科普作家、科學松鼠會成員“松鼠云無心”說,酒J進入人體后,會被轉化為乙醛,然后轉化為乙酸,Z后分解為二氧化碳、水和脂肪。如果攝入酒J不多,這個處理流程運行良好,人體就不會有太大的反應。但是,在短時間內喝入大量酒J,超過了這一流水線的處理能力,就會有一些中間產物積累下來。多數人在乙醛轉化為乙酸這一步“窩工”了,才導致體內乙醛含量升高。人體對乙醛比對酒J還要敏感,于是就出現面紅耳赤、頭暈目眩現象,手腳也不聽使喚了,因此喝酒才會難受。
科學松鼠會成員“秋秋”認為,蜂蜜水可解酒,并非空穴來風。其實,人們很早就發現,蜂蜜里含有的果糖能夠加快酒J的代謝,如果在飲酒的同時食用果糖,有可能使機體內的酒J在更短的時間內消失。研究發現,如果按照飲用1克酒J需要補充1克果糖的比例,血液中酒J代謝的速度可加快44.7%,而酒J中毒表現的時間可縮短30.7%。
雖然果糖影響酒J代謝的機理目前還不完Q清楚,但大多數人認為,主要是其干擾了酒J代謝的DY步—醇脫氫酶的作用。但即使果糖真的降低了血液中酒J的濃度,它也僅僅是緩解了乙醇對中樞系統的急性傷害,對危害更大的乙醛則完Q無能為力。如果飲酒過量或是代謝受阻,乙醛就會在體內堆積起來,導致出現種種醉酒癥狀。而且,酒J還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抑制作用,可能出現循環系統、呼吸系統、消化系統的功能紊亂。此外,酒J也會造成人體脫水,加劇醉酒帶來的痛苦。
此外,補充果糖在實際操作中也不現實。因為按照飲用1克酒J補充1克果糖的比例,一般成人醉酒攝入酒J為75-80毫升,需要服用60多克果糖才足以解酒。實際上,研究發現,人體吸收果糖的能力相比葡萄糖是非常有限的。即使是健康的成年人,一次能吸收果糖的量的差別也很大,一般為5克至50克,過量的果糖不會被吸收。更糟糕的是,果糖還會導致血液中尿酸和乳酸的含量急劇上升。這些異常代謝的產物對人體是有害的。
“其實,果糖無助于解酒,只是蜂蜜水中的水可緩解酒后造成的脫水狀況,這會讓人感覺舒服點。”有機化學博士、果殼網化學領域達人“饅頭老妖”說,要想解決醉酒后身體難受的問題,DY是加快代謝,讓乙醛進一步代謝為乙酸,癥狀就能緩解,但這并無良方;第二是解決脫水問題,主要靠大量喝水,并補充各種礦物質。
事實上,民間一些想當然的解酒妙方可能效果更糟。一些人為了緩解酒后昏昏沉沉狀態,嘗試喝咖啡或茶。但這個做法并不好,咖啡和茶里的咖啡因能興奮大腦,但也會加重脫水狀況。至于其他解酒妙方,如西紅柿汁可解酒后頭暈,新鮮葡萄可解酒后反胃、惡心,西瓜汁可解酒后Q身發熱,橄欖可解酒后厭食等,目前也尚無證據證明。其實,并非這些食物有神奇的效果,而是酒后吃些食物不僅能緩解酒J對消化道的刺激作用,還可補充水分、礦物質以及各種營養素,這對于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很有好處的,而吃什么并不重要。
因此,民間解酒妙方都是浮云。補充水和食物,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酒后身體難受狀況。而Z好的解酒方法,就是少喝酒或不喝酒。(來源:網易新聞)